诗语空间7堂课

2020-09-18
课程概要课程目录课程评论


「课程介绍」

| 导师介绍

傅蓉蓉照片.jpg

当诗性光芒照进设计,“伟大”会应运而生。

—— 傅蓉蓉《诗语空间》

傅蓉蓉,字牧心。华东理工大学传媒系教授,致力于中国地域文化与设计文化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六部、诗词集两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生平所好,读书写作以及在行走中发现文明认知美。


| 课程简介

古诗词一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从古诗词中我们可以发掘出许多人生哲理与艺术美感。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能从古诗词这块瑰宝中寻出什么设计理念呢?这个系列课程中,让我们跟随傅蓉蓉老师的脚步,摆脱固有的设计思维,接受更加多元的文化的滋养,在诗词意境中采集灵感,打造真正的国风创新设计。这个系列课程会从色彩、尺度、形态、感知、区域、建筑六个方面进行理念引导,在诗词赏析与古画品鉴中获得设计联想,为设计师带来启发与借鉴。


「主要教材」

《诗语空间



「视频目录」


左佐上海线下分享会.jpg第1堂:设计之道,试从诗始

概要:看一看唐时明月宋时风,关塞江河画图中。品一品诗人们以足印蹄痕丈量过的中华大地与今天的设计师们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之同”。在“同”与“不同”之间,让感动直抵灵魂深处。


左佐上海线下分享会.jpg第2堂:传统文化中的色彩观(上)

概要:物色与情感共振而形成的作品,体现了创作者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这种和谐之美感染读者,使之产生“共情”。色彩的生命便在作者与读者的协力中得以圆满。  


汉字印刷体:宋体、仿宋.jpg第2堂:传统文化中色彩观(下)

概要:物色与情感共振而形成的作品,体现了创作者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这种和谐之美感染读者,使之产生“共情”。色彩的生命便在作者与读者的协力中得以圆满。


不同工具的体验.jpg第3堂:尺度——以心观物(上)

概要:在中国传统美学与传统艺术形式中,“尺度”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以心灵考察空间万象,而并非通过具体的计算;以心观物的方式,笼盖全景,实现对环境整体性的把握。


不同工具的体验.jpg第3堂:尺度——以心观物(下)

概要:在中国传统美学与传统艺术形式中,“尺度”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以心灵考察空间万象,而并非通过具体的计算;以心观物的方式,笼盖全景,实现对环境整体性的把握。


汉字的布局.jpg第4堂: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形”与“神”(上)

概要: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体系中,“形”与“神”相对立,构成基本范畴。这组范畴来源于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生命观,是物质世界与人精神追求的对峙与贯通。


笔形的提炼.jpg第4堂: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形”与“神”(下)

概要: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体系中,“形”与“神”相对立,构成基本范畴。这组范畴来源于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生命观,是物质世界与人精神追求的对峙与贯通。


设计师的私用字形.jpg第5堂:感知中诗性的存在与美感的传达(上)

概要:在中国传统文艺理论中,对于“感知”的解释与关注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命题。人们通过“感知”(或称“感”)发掘出物象中诗性的存在、美感的传达。


现代字形的审美.jpg第5堂:感知中诗性的存在与美感的传达(下)

概要:在中国传统文艺理论中,对于“感知”的解释与关注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命题。人们通过“感知”(或称“感”)发掘出物象中诗性的存在、美感的传达。


陌生美的认知.jpg第6堂:区域——“索器悟道”

概要:以景物为载体,具有代表性特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构成了人们认知区域的切入点。探讨“区域”,就是通过对“器”的“索”,达到悟出“道”的目的。


学员课后作业.jpg第7堂:凝固的音乐与诗(上)

概要: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表现了在特定区域人们的栖居方式,也是人们对生命、自然和审美的态度的集中体现。


学员课后作业.jpg第7堂:凝固的音乐与诗(下)

概要: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表现了在特定区域人们的栖居方式,也是人们对生命、自然和审美的态度的集中体现。


书籍二维码.jpg

阅读3647
分享
写评论...